第3屆青年金掌獎
時間 | 團名 | 代表人 |
---|---|---|
110年10月1日晚上7點 | 金宇園掌中劇團 | 趙子淳 |
110年10月1日晚上8點 | 新生五洲園人形劇團 | 陳彥榮 |
110年10月2日晚上7點 | 雲林五洲小桃源掌中劇團 | 陳薪嘉 |
110年10月2日晚上8點 | 黃世志電視木偶劇團 | 黃信哲 |
110年10月3日晚上7點 | 雷音劇坊 | 陳建霖 |
110年10月3日晚上8點 | 逸蘭軒掌中劇團 | 鍾逸彥 |
競賽地點:雲林縣虎尾鎮公安路停車場
-
金宇園掌中劇團
趙子淳身為劇團第二代傳人從小跟著團長趙金統一起在廟會演出看著布袋戲長大,其父親創立金宇園劇團演出方式奇特拍過布袋戲錄影袋榮獲台中市傑出團隊4年、榮獲金掌獎最佳視覺獎、最佳劇本獎、最佳操偶獎這八年更到過國外日本東京,北海道,崎玉,大板,神戶,大陸北京、南京、重慶、廣東、哈爾濱、廈門、龍海、福州、泉州、香港、澳門、加拿大溫哥華等等、趙子淳都跟隨學習操偶及一些技術練習有成、現在更朝向口白訓練趙子淳立志更想到重整阿公以往的劇團[寶興閣掌中劇團]
-
新生五洲園人形劇團
新生五洲園人形劇團主演-陳彥榮,自幼拜師於台中五洲第一樓-林瓊琪先生(阿溪師)門下,學習傳統木偶操作身段,以及傳統戲曲文武後場,由於努力學習,且膽量過人並專注於表演,國中時期即可登台演出,並不斷自我學習傳統木偶之雜藝,如:刀、槍、轉盤等等技 藝,退伍之後便拜師於雲林縣虎尾鎮-真五洲掌中劇團,人間國寶-黃俊雄大師門下到至今,多年來跟在老師身旁學習操偶、口白並參與全省巡迴演出。 新生五洲園人形劇團為青年團長 陳彥榮兼主演,師承:台中五洲第一樓-林瓊琪先生、雲林縣虎尾鎮-真五洲掌中劇團 黃俊雄大師,本團長期於校園、各鄉鎮推廣布袋戲,演出特色有著攝影棚拍攝技巧,並融入於傳統戲曲與金光戲演出之效果,提升外台布袋戲之素質水準 迎上新時代潮流。
-
雲林五洲小桃源掌中劇團
本團長陳文哲為五洲園第五代弟子,屬新港寶五洲系统鄭一雄系統,為孫正明大師得意徒孫。五洲小桃源創辦人孫正明,為廣播布袋戲的專業先驅。一九七Q年進入臺北市西門町今日世界,以一齣「聖俠小顏回」連演三年有餘。而當時,能於今日世界連演雨個月之久的僅有黄俊雄與孫正明兩位大師。孫正明於布袋戲演出中所呈現的不論歷史典故、詩詞文章,均用心鑽研而有所得,正是五洲圆小桃源系統下藝人之重要特色。
本團長期來致力於雲林在地經營,從廟會劇場起家。演出劇本以矯正社會風氣、啟發教育及忠義精神的民間故事和野史故事,搭配絕妙的詩詞對白,本著創新理念與精湛的技藝,演出扣人心弦引發共鳴的劇碼。耕耘至今,每年於廟會劇場均有近百場的演出邀约。 近來,感念民眾對布袋戲的認識不深,近幾年積極投入文化藝術傳承的工作,及校園種子布袋戲傳承。擅長以活潑、詼諧、逗趣的教學方式,融合反映校園、社會亂象之現代時事創新劇本做為校園傳承文本。
-
黃世志電視木偶劇團
團長黃世志,師承黃俊雄老師,(100年獲得文化部選為人間國寶「傳統藝術文化保存者」),在高中時期即進入黃俊雄老師的劇團學習多年後,正式拜師,不論是口白、操偶、電視拍攝技巧、舞台設計,戲偶造型設計…等,經由老師嚴格調教下,有所成績;曾任職於黃俊雄電視布袋戲、霹靂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等。黃信哲在就學期間即是第一位帶領校園社團走出戶外的布袋戲藝師,且於多所學校擔任布袋戲社團指導老師,不斷將其新的想法分享給對於傳統布袋戲文化藝術有興趣的學生,亦在社會上極力推廣藝術文化並重視傳承。在教學過程中,時常勉勵學生多方面學習,使舞臺表演的呈現更多元化。在民間的大小活動中,皆可以看到他參與其中,作風該諧風趣同時具親和力,為新一代年輕的傳統藝術表演者,也努力不斷的學習、充實,來傳承給年輕的下一代。
-
雷音劇坊
我叫陳建霖,今年26歲,畢業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從小就喜歡接觸傳統文化,鍾愛布袋戲,因此也在小學期間,參加國樂社,學習二胡、布袋戲,也曾於當時進行過許多次成果發表,更勝任國小的畢業演出主演,乃至大學仍持續保有興趣,遂以布袋戲為主題,創立了「國立宜蘭大學偶蘭天成布袋戲研習社」,多次受邀重要演出與演講課程,致力於國小寒暑假推廣活動。
曾參與高雄市金鷹閣電視木偶劇團兼任演員,以及不貳偶劇、亦宛然掌中劇團、彰化永五洲......等劇團演出,累積經驗,平時鑽研戲偶偶頭雕刻彩繪、衣飾、盔帽、道具……製作,大學開始便利用課外時間與陳錫煌師父學習掌上藝術至今,期許能為傳統文化的傳承及保留貢獻棉薄之力,相關經驗茲述如下:
雷音劇坊負責人、國立宜蘭大學偶蘭天成布袋戲研習社指導老師、高雄市苓雅區成功國民小學布袋戲社團指導老師。
劇坊名稱:雷,相傳為戲曲祖師田都元帥的姓氏;音,則為藝界行話:「三分前場,七分後場」的後場即音樂。不僅感念祖師,更期許劇團能如雷音一般響徹雲霄、名聲遠播,因而命名雷音劇坊。
本劇坊成員平均年齡20歲,師承宛然系統。成員們透過表演不斷精進操偶與口白等演技,平時鑽研戲偶頭雕刻彩繪、衣飾、盔帽、道具……製作及戲曲演出,期許為臺灣布袋戲盡份心力。成員們更多次受邀重要演出與演講課程,致力於國中、小社團及寒暑假推廣活動。
-
逸蘭軒掌中劇團
主演/團長-鍾逸彥先生西元1994年(民國83年)出生於苗票縣後龍鎮新民里,高中畢業時至父親朋友的布袋戲團協助廟會演出,對布袋戲產生興趣而開始學習,大學畢業時自立門戶創立「逸蘭軒掌中劇團」,以民間廟會酬神戲為主軸。
109年入選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藝生培訓計畫,來到雲林西螺「昇平五洲園」,跟隨林政興老師學習傳統布袋戲,正式開啟了對傳統戲曲布袋戲的深入,參與各大小布袋戲巡迴公演,增進技藝,主演口白練習、劇本編寫、操偶技術、北管戲曲…等,而在老師的肯定之下代表昇平五洲園參加2020年國際偶戲節青年主演比賽,獲得了青年主演最佳創意獎,110年再度入選參加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藝生培訓計畫。
入選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藝生培訓計畫,增進許多布袋戲知識與技藝,將傳統布袋戲延續,首先對於苗栗校園教學的推廣,為傳統藝術紮根,傳統保存、發揚創新、提升大眾對民俗技藝的重視與支持。
本劇團正式成立於西元2018年,團長鍾逸彥先生創立本劇團,從小由祖母(玉蘭)養育長大,取名為逸蘭軒掌中劇團,亦即「逸蘭軒鳴,掌中乾靈」。 本劇團在團長領導下,以傳統與創新結合,多元兼併為宗旨,推廣布袋戲、落實文化與技藝傳承,並藉由創新演出及教學活動傳導傳統戲曲藝術,處進布袋戲文化之提升與延續。
